新京報:從鞍鋼年報來看,過去幾年,包括鞍鋼在內的多家鋼企一直在虧損邊緣掙扎,這輪調整在何時能基本完成?
許中波:近年來鋼鐵最困難的時期是去年下半年,銷售價格低于生產成本,今年春節之后,鋼鐵市場回溫,所以說2016年鋼鐵市場的形勢比2015年要好。鋼鐵企業如果用好了去產能措施,三年應該能初見成效,致使供求相對平衡,讓鋼企從虧損變成微利。
新京報:此輪調整是否會再度引發鋼鐵市場兼并重組的浪潮?
許中波:鋼鐵企業的困難是和供求關系相關的,與鋼鐵企業的數量沒有關系,以前兼并重組都是為減少數量、把鋼鐵企業做大,但世界上最好的鋼鐵企業 都是中等規模的。因為鋼鐵的運輸成本比較高,一定要有獨特的區域市場,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鋼鐵企業是在奧地利,在全世界的產能就400萬噸,但效益很好,它 主要服務于德國的寶馬奔馳等企業。
李新創:產業調整的過程往往伴隨著加速優勝劣汰,會有一批企業退出競爭,也會有一批企業成長壯大。樂觀一點分析,未來我國鋼鐵行業將出現5—10家甚至更多的與浦項、新日鐵等比肩的世界一流鋼鐵企業,其中有些是國際化的大型鋼鐵企業集團,有些是細分市場領域的佼佼者。
新京報:鋼企中小型化是一種趨勢嗎?
許中波:鋼鐵企業的規模大小取決于產品和市場,現在的鋼企發展不應該是“大魚吃小魚”,而是“快魚吃慢魚”。決策的效率是最重要的。